“礼贤妹”进京记

发布日期:2023-02-21 10:41:39   所属分类:家政公司

  1月29日,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为第一批“礼贤妹”“礼贤大嫂”赴京务工举办欢送仪式。礼县妇联供图

  2月4日,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永兴镇王塄村。张艺/摄

  2月6日,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妇联办公室,家政服务员签署赴京务工承诺书。张艺/摄

  1月30日,北京壹号营地,第一批抵京的“礼贤妹”“礼贤大嫂”接受家政公司培训。张艺/摄

  为一群女性敲锣打鼓,欢送她们去北京当家政服务员——这是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延续了多年的仪式。

  在当地,家政服务是很多女性的就业选择,也是促增收的“铁秆庄稼”,是备受重视的新职业。

  家政服务员是很多双职工家庭照护“一老一小”的重要补充力量。有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家政服务从业者超过3000万,但仍面临2000多万的需求缺口。如今,不少供需地区的相关部门和组织正承担起对接的任务。

  春节过后,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搭乘一趟“点对点”复工专车,随礼县的“礼贤妹”一起进京。在那里,她们是这座超大型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人员。

 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“点对点”复工

  礼县山高沟深,曾是秦巴山片区集中连片特困县、甘肃省深度贫困县,也是人口大县。早在20世纪80年代,礼县妇联就开始外出调研家政行业,以拓宽妇女就业的渠道。

  2006年,礼县成立家政服务行业协会,将当地的劳务中介市场规范起来。礼县外出务工的妇女收获了口碑,于是取礼县的谐音“礼贤”,打造出“礼贤妹”“礼贤大嫂”劳务品牌。

  据统计,近年来,礼县每年输转劳务工12万人以上,劳务收入占到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%以上。有“礼贤妹”告诉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丈夫做村医、开乡村营运车,打两份工不如自己在外做家政一个月的收入多。

  1月30日,正月初九,新春第一批“礼贤妹”“礼贤大嫂”乘“点对点”复工大巴来到北京顺义区。她们要在礼县劳务输出示范基地、北京阳光北亚家政服务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阳光北亚)进行为期7天的免费岗前培训,内容涵盖育婴、养老、防电信诈骗等。培训由礼县政府出资,委托县妇联和阳光北亚承担。

  “实际上,她们着急,来了就想上户。”阳光北亚总经理赵小虎说。

  当天,北京市民梁君从丰台区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顺义,大巴车一到,就接走了她盼了多日的“礼贤大嫂”薛瑞豪。

  薛瑞豪一直在梁女士家照顾她92岁的母亲。她回家过春节期间,梁君家里乱了套,就盼着她早点回来。

  北京市场需求旺盛,赵小虎表示,第一批返京复工的80名“礼贤妹”,仅仅3天,就都被订完了。

  点对点复工专车是劳务输入地和输出地两地联动、助力返岗复工的一项举措。“北京迫切需要务工人员尽快上岗,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主动跟各省市建立联动机制。”北京人力社保局农民工工作处处长王林说, “不仅安全,也为她们节省了交通费用。”

  春节后,通过礼县妇联衔接,“礼贤妹”分3批,共200多人陆续乘免费大巴抵京。当地县委县政府出资,给每人购买了一份保险和一份体检。

  近期,乘坐免费复工大巴返京的,除了甘肃的“礼贤妹”,还有山西的“吕梁山护工”,甘肃天水的“白娃娃”等,他们是北京服务业中的重要力量。

  两地互哺

  为了家里的两个孩子,“礼贤妹”王效霞来北京干家政已有五六年,如今在县城买下了两套房子。

  大专毕业的王效霞在“礼贤妹”中称得上高学历,她还考了育儿嫂证书。在2月13日的北京市东城区第四届爱家·敬老杯职业技能大赛家政服务职业竞赛中获得三等奖。她还是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。

  大年初九,王效霞就到了北京。一谈起自己的妈妈,她的眼圈就红了,可说到孩子,又满是干劲儿,“要趁着年轻多干点”。

  在家政服务市场上,年龄、学历、既往评价、技能、健康状况等都影响着家政服务员的薪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