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,记者调查发现,市场的火爆导致月嫂行业良莠不齐,交一两千块钱,培训7到10天,拿着培训中心颁发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证书,就可以出师接单。(4月1日 央广网)
在“全面两孩”政策的带动下,月嫂的市场需求随之上升,收入“水涨船高”,但市场缺口却很大,尤其是技能全面的高级月嫂更加稀缺,已成为制约家政行业发展的一大短板。所以,成为一名金牌月嫂,无疑将成为市场的香饽饽。但是,这一职业绝不是毫无门槛要求的,月嫂需要具备许多职业技能,包括产妇医院护理、新生儿医院与家庭护理等。
缺失专业化家政服务人员的支撑,家政市场发展就会跛脚前行,难以持续、良性发展。高端保姆、月嫂哪里来?这是亟待破解的现实命题,随着生育二孩生育率不断增长,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必将越发凸显。咱们的月嫂、保姆等高端家政服务人员也不可能“自学成才”,“金牌月嫂”更不是花钱买个证就能担得起这一名号的,许多技能都是需经过长期系统、专业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的。
可是,纵观当下的家政培训市场,虽然十分火爆,但能够培训高端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机构并不多。而这恰是制约市场发展的最大瓶颈,也人才稀缺的关键原因。而且,随着市场对高端家政服务人员需求的增加,培训的瓶颈会导致供需失衡越发严重。
大名鼎鼎的“菲佣”,之所以成为高端家政服务的代名词,为雇主提供一流服务,就是因为他们在上岗前,必须前往技术教育和技能开发署授权的培训学校接受216个小时的技能培训。其次,他们还需要接受语言和文化课培训,其中包括阿拉伯语、希伯来语、中文、广东话、英文的学习。而这些培训与考核都是由菲律宾劳工就业部规定和提供的,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,机构也较为规范。
由此可见,月嫂的培训系统化、专业化可以从两方面着手,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,建立系统化的高端家政服务人员市场培训体系,通过政策补贴、指导规范,推动月嫂培训规范化、市场化发展;二是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作用,在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保姆、月嫂等家政服务专业,为家政市场培养高级月嫂。这样才能让有资质、有技能、有素养的月嫂源源不断供给市场,从根本上补足家政行业发展的短板。(孙维国)